武汉“洋厂长”格里希的故事被编进德国教材
武汉“洋厂长”格里希的故事被编进德国教材
武汉“洋厂长”格里希的故事被编进德国教材
长江日(rì)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yuè)6日讯(rìxùn)(记者范婷婷 通讯员刘雨诗)“这张照片和‘洋厂长’格里希的(de)故事,被德国教育部收录进了《德语中级教程》。”6月5日,曾担任格里希工作助手的李兵,向长江日报记者展示了一张珍贵的照片。
在武汉市档案馆举行的“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洋(yáng)厂长”格里希档案资料捐赠仪式(yíshì)。曾熙来 摄
格里希在武汉工作期间的三位“身边人”,分别给武汉市(wǔhànshì)档案馆捐赠(juānzèng)了一批珍贵资料。
李兵(lǐbīng)捐赠的照片。图片由李兵提供
李兵(lǐbīng)捐赠的这张照片(zhàopiān)显示,1985年6月18日,在武汉柴油机厂五车间外,格里希戴着帆布手套(shǒutào),与技术人员一起检查出问题的柴油机活塞。李兵作为助手也在照片中。
格里希是改革开(kāi)放后中国的首位(shǒuwèi)“洋厂长”。1984年,武汉市开全国风气之先,通过德国友城杜伊斯堡市联系当地退休(tuìxiū)专家组织,成功聘请了发动机制造和铁芯技术专家格里希担任武汉柴油机厂厂长。
在(zài)汉工作期间,格里希大胆改革(gǎigé),从严治厂,被称为“质量先生”。李兵介绍,格里希习惯于在现场(xiànchǎng)解决遇到的问题。在其管理下(xià),武汉柴油机厂实现扭亏为盈,产品销至东南亚多个国家,对当时的国企改革产生了积极影响。
李兵与这(zhè)张照片(zhàopiān)的缘分却并未结束。7年后,他到德国一所(yīsuǒ)语言学校短期学习。一天课间休息时,德语中级班的中国同学拿着课本,询问李兵是否认识照片里的人。“这不是格里希吗?”李兵感到很诧异。
这张照片连同格里希(xī)的故事,被德国教育部收录进(jìn)《德语中级教程》。图片由李兵提供
原来,这张照片连同格里希的故事,被德国教育部收录进《德语中级教程》。从那天起,李兵(lǐbīng)也因为格里希成为学校的名人(míngrén)。
“这不仅是我的亲身经历,更是改革开放初期,外国专家(wàiguózhuānjiā)参与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见证。”至今,李兵的手机里还珍藏(zhēncáng)着这张翻拍(fānpāi)的照片。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